黃渤和崔院長臉上帶笑,這都是他們值得驕傲的地方。
“我看過很多的華國電影,從里面我發(fā)現(xiàn)了一個很奇怪的事情,電影質(zhì)量良莠不齊是正常的,有好有壞也是正常的,但是華國電影業(yè)有一個很不好的風氣,那就是跟風太嚴重。往往一個好的題材被拍成精良的電影,馬上就會有無數(shù)的人跟風拍差不多甚至是一模一樣的電影,有的連名字也只是一字之差,如果不了解的人來看的話,一定分不清這是兩部電影,而不是續(xù)集什么的。
如果跟風拍的好也行,但我看過很多粗制濫造的跟風作品,除了名字上相似外完全沒有一點可取之處,這完全就是殺雞取卵,也許短期之內(nèi)可以賺取利益,但以長遠的目光來看,完全就是得不償失,發(fā)現(xiàn)一個新的能搬上大熒幕的題材很難,但要是毀掉一個片種真的是太容易不過了,我不明白為什么在華國會允許這種情形存在?!?br/>
金鐘權(quán)把自己的疑惑說了出來,這真的讓他很不解,跟風賺錢是沒錯的,但是卻要適可而止,就連好萊塢也懂這個過猶不及的道理,盡量在賺錢的同時不去傷害這個片種,等待觀眾們把這個審美疲勞的時期度過之后,才會再次開啟這類電影。
這是非常理智的一種做法,因為好萊塢都在幾大巨頭的掌控之下,沒有人會傻到去傷害這塊‘大蛋糕’,損人而且不利己,再說了觀眾們也不是傻子,粗制濫造的東西是沒有人買賬的,花費了大投資去跟風結(jié)果觀眾不買賬,就會賠的破產(chǎn),這也不是沒有這樣的例子。
即便是在韓國,跟風現(xiàn)象雖然也有,但大都是力求創(chuàng)新,將同樣的題材拍出不同的效果來,這種新意才能夠使得觀眾們一次又一次的走進電影院去支持本土的電影。
聽了金鐘權(quán)的疑問和講訴,黃渤和崔院長臉上帶著尷尬和苦笑,不知道該怎么回答他這個問題。
華國地大物博,十幾億人口里出現(xiàn)短視的蛀蟲的概率也要比其他國家大的多,這些只顧自己利益的奸商就像是一條臭魚壞了一鍋湯,反正人家是賺了一票就跑了,留下的爛攤子怎么辦?還不是這些真正為華國電影業(yè)操心的人們給他們擦屁股。
除了這些外,題材的限制也是一大原因,在好萊塢電影里你能看到調(diào)侃政客的,大罵總統(tǒng)的,炸毀白宮的。在韓國電影里你也能看到韓國和朝鮮的齷齪,政客跟財閥的勾結(jié),貪污,買賣人體器官...
真的是太多東西別人能拍,但是在華國就是拍不了了!
人民必須是幸福的,警察必須是正面形象,動物不許成精,不許有鬼,至于當官的,誰敢碰一下?還想不想拍電影了?你要說想拍一部炸某南海的電影,行啊,保證當天下午就有人上門來查水表,請你去喝茶,一頂恐怖分子的帽子戴你頭上,就問你怕不怕!
這也不讓拍,那也不能拍,除了繼續(xù)啃老本,還能怎么辦?!
但正所謂家丑不可外揚,這種丟人的事你讓黃渤和崔院長該如何開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