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毅還以為,大王是被小人蒙蔽了。沒想到原來是這樣?!泵梢阋桓被腥淮笪虻哪?,回頭再看嬴政時,眼中更是只有嬴政的身影。
嬴政很清楚趙高的所作所為,只是打算秋后算賬,等到用完趙高再去處置他。
嬴政望著蒙毅,眼中滿是關(guān)懷。
因為眼前這個年輕人在向自己證明他的忠誠時,已經(jīng)無意間得罪了很多,也做了很多不該做的事情。
這個趙高,當初他摻和在儲君的事情上,寡人已經(jīng)給了他教訓。
只是這一次蒙毅指出來的罪名,樣樣都該死。
可是宮里這些位高者,哪個不是貪圖利益,哪個不和宮女私通。
如果他們都是圣人,什么罪都不犯,犯得著設(shè)置刑法嗎。
一面是不斷提倡嚴刑峻法,一面是枉法徇私之事從不斷絕,這樣的矛盾從未終結(jié)過。
但是這個矛盾,卻始終沒有被人質(zhì)疑過。大家都相信,以刑止刑這種方式是對付壞蛋最有效的方式。
其實深層次來講,是因為法律能夠維護掌權(quán)者的利益。
嬴政很清楚國家的構(gòu)建究竟意味著什么。
作為君王,嬴政過去都是對這些事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即便是君王,嬴政也不可能完全的改變一個人。
真正的領(lǐng)袖總是善于發(fā)揮自己的影響力,抑惡揚正。
但就這么一件事來說,處置了趙高一個,其他犯了同樣罪行的人沒有因此得到懲罰,其他人必然心不服。
要么裝作沒有看到,要么一網(wǎng)打盡。
蒙毅的想法很單純,見到小人就要除盡。但是嬴政總要考慮很多,即便考慮的出發(fā)點始終是私欲,可是站得高,自然總覽大局。
為了避免宮廷里再度發(fā)生過去那樣的叛亂,確保這個宮里所有人都是心向著自己的,嬴政耗時耗心打造趙高這么一把鋒利的劍,現(xiàn)在目的還未達到一半,這就要斫了他,嬴政不愿也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