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夏聽完沈光的匯報,又仔細查看地圖,沉思良久,便派人將鷹揚郎將來淵找來。
來淵是來護兒的次子,是一員勇冠三軍的猛將,更重要是他不僅勇猛,而且頭腦清醒,完全能獨當一面。
歷史上,來淵參加了楊玄感的叛亂,但現(xiàn)在他沒有這個機會了。
蕭夏對他道:“來將軍可率一萬軍隊繞到烏骨城背后,沈光會給你帶路,從背后攻打烏骨城的南城門,奪取烏骨城,我記你首功!”
來淵躬身行一禮,沉聲道:“卑職絕不讓殿下失望!”
來淵當即率領一萬軍向東南而行,這里就是后世的丹東,地形是北高南低,北面是山地,南面和東面都是丘陵地帶。
大軍走了五十余里,地勢越來越低緩,穿過了一片丘陵地帶,他們就便到了鴨淥水北岸。
又沿著鴨淥水一路向東北方向而行,走了約三十里,便看見了一條支流,這條支流就是烏骨城背后那條河。
軍隊又沿著支流北上,夜幕漸漸降臨時,他們來到了烏骨城的背后。
烏骨城山頂視野開闊,上面修建了幾十座哨塔,一萬隋軍沿著鴨淥江北上時,山頂哨兵就發(fā)現(xiàn)了他們。
此時烏骨城南城頭上站滿了士兵,數千士兵紛紛張弓搭箭,嚴陣以待。
主將乙支文德目光陰沉,他沒想到隋軍居然繞到了自己的南面,攻打烏骨城的南城,這下有點麻煩了,南城沒有太多防御工事,城墻雖然很高,但和北面的險要相比,就差得遠了。
乙支文德大喊一聲,“成敗就在此一戰(zhàn),弓箭手準備!”
三千士兵一起張開弓箭,這時,來淵也下令道:“準備弩箭射擊,壓制住敵軍!”
隋軍的特點是全攻全守,一萬軍隊全部舉起軍弩,瞄準了兩百步外的城墻。
隨著一聲鑼響,雙方率先爆發(fā)了弓弩大戰(zhàn)。
隋軍萬箭齊發(fā),儼如烏云般的箭云遮蔽了天空,隋軍弩箭數量被對方多三倍,射程也比對方遠得多,只兩輪箭矢后,便將對方壓制住了。
十架中型投石機開始緩緩推上前,數百士兵高舉盾牌保護,投石機高約七尺,拋竿卻達三丈,可將三十斤的重物投擲到兩百步外,這也是隋朝最先進的中型投石機,輕便靈活,精度極高,平時掛在駱駝身上,由駱駝背著它行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