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通訊不變,不代表消息就滯待,類似八卦這種東西無論在那個時代的傳播速度都異常斐然。
何里正夫妻只不過借著雇人手的機會到外村溜達了一圈,第二天以豐河村為中心,方圓起碼五六個村子就傳遍了邵舉人忘恩負義,要寵妾滅妻的流言。
并且流言以飛快的速度傳到縣城,在這個沒什么太多娛樂的時代,文人緋聞軼事實在是個非常不錯的茶余談資。
尤其是邵家人都愛出風(fēng)頭,在縣城的知名度很高,讓流言的知情受眾廣泛增加。
加之另有有心人推動,不到兩天時間,邵家就成了齊山縣家喻戶曉的人物。
“混賬!賤人!”
邵智博得到消息時氣得在家直接掀翻了桌子,差點沒暈過去。
那天蘇竇娘倆人雖然以主母的身份把邵家妾室賣給了牙館,可牙館卻并未當(dāng)天上門,而是等準(zhǔn)備之后才跑去邵家訛詐。
其實說來也是邵家自作自受。
以邵智博的智商即便內(nèi)心膨脹自大,但在外表面功夫卻一直都做得很好,常年以君子形象示人,為了前程各種結(jié)交權(quán)貴商戶。
可奈何邵家其他都是拖后腿的,整個家里除了邵父全是見識短淺、大字不識的農(nóng)家人,一朝翻身自然尾巴就翹到了天上去,明里暗里不知道給邵父拉了多少仇恨值。
老人喜愛擺譜,姐妹張揚跋扈,兄弟們更是草包又惹是生非。
如果當(dāng)初不是蘇竇娘的嫁妝幫助,就邵家這群扶不上墻的東西怎么可能興家?惹事捅婁子完全不是稀罕問題。
好巧不巧之前邵家去牙館買仆人,正好因占便宜,以勢欺人,得罪了牙館的東家,此刻抓住機會,牙館東家也是打心里想報復(fù),對蘇竇娘的行為著實千百個愿意幫忙配合。
因此等到流言傳出前一天,邵家才知道蘇竇娘賣掉妾室之事,氣得吐血。
這事兒蘇竇娘做得是輕松無比,可落到邵家頭上就是個爛攤子,幾個妾室都給邵家留下了子嗣,不管邵家愿不愿意,賣身契是必須贖回的。
否則有個被賣掉的妾室娘,家中兒子必定前程受損,女兒婚嫁影響。
更何況牙館為報復(fù)泄氣,也是下了狠手,直接揚言不贖人就全部賣到煙花之地,屆時邵家的臉可就真丟了個干凈,兒女無顏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