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更天,天將亮。
山下大玄王朝。
打更的跛腿老人,正持著印有官家印記的銅鑼,一重一輕緩的極有節(jié)奏性的敲著,穿出“鐺、鐺、鐺”的響動聲。
每至鑼聲間隙間,跛腿老人遍扯著尤為沙啞的喉頭,半唱半喊著“天干物燥,小心火燭,五更天了~?!?br/>
若是尋常的這個時候,抹黑起早的定不在少數。
早起收集紹水的,給那些官家老爺,大戶人家清理腌雜如廁的,在菜肉集市想搶個好位的,至于那些鄉(xiāng)下樵夫挑柴來賣的,估摸著四更半天都在城門口的旁側靜靜候著。
城門是六更天洞開,中間差的這幾個小時可就決定著這一擔好柴的貴賤程度。
尤其是新帝登位,各類的苛間雜稅滾雪球一般的滾來。
到底是過了幾十載的好日子,手頭都還算是小有積蓄,還稱不上是活不下去,但只能算是勉強維持罷了。
夏季末的柴其實并不怎么好賣,只有一些個大酒樓,城中少有的那幾個大戶人家才有可能需要,不起早點趕上個頭趟,等那些人家都買完了別的樵夫柴,自己的柴又該售于何方,何人?
可如今,倒甘水的沒了,早起等賣柴的樵夫也都是盡數不見。
因為這座靠近黃葵國的大玄王朝邊境重城實行了宵禁。子時后至一更天,任何的閑雜人都不得在城中游走閑逛,而但凡是靠近城門口的數百米之圍,不問緣由,直接地就地射殺。
一些子大戶人家可謂是直接取消了賣柴。
城為臨關城,據臨關城的不遠處,便是邊境線上的一道大關“多庸關”。
除了打更報時的,任何人便屬于宵禁令下的閑雜人等。
臨關城中的一處小酒館中。
小是真的小,一老邁掌柜,一年期小二,一個中年廚子。
掌柜的是臨關城的本地人口,一生都在臨關城內,守著祖上延襲多年的小酒館,倒活的還算是有滋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