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6.
左屯衛(wèi)中郎將李安儼
眾臣退朝之后,紛紛三兩成群的聚在一起,多是在討論封賞之事,也有少許人在談?wù)摾钇栖娔屈c破事兒。
為了體現(xiàn)新君的氣魄,還有共享富貴這個諾言,這回李世民的封賞力度可是非常之大的。
單是長孫無忌、尉遲敬德、房玄齡、侯君集,杜如晦等功居第一的五人,這是第一層次的,食邑就加了一千三百戶,而且還是實封的,要知道虛封實封的差別可是非常之大的,
另外還有七個層次的加邑封賞。
長孫順德、柴紹、羅藝、趙郡王李孝恭等四人,食邑一千二百戶;
張公謹、劉師立等三人食邑一千戶;
李勣、劉弘基二人食邑九百戶;
高士廉、宇文士及、秦叔寶、程知節(jié)四人食七百戶;
安興貴、安修仁、唐儉、竇軌、屈突通、蕭瑀、封德彝、劉義節(jié)八人,各食六百戶;
李靖、錢九隴、樊興、公孫武達、孟嘗、段志玄、龐卿惲、張亮、杜淹、元仲文十人,各食四百戶;
張長遜、張平高、李安遠、李子和、秦行師、馬三寶六人,各食三百戶。
這里的所謂食邑戶數(shù),除了實封的邑,僅具虛封性質(zhì)而無衣食租稅意義,其中的食邑若干戶只是虛假的名號,只有食實封若干戶的才會得到封戶交納的賦稅。
唐初,封爵以虛封為主,加實封的一般沒有真戶,只是給增布、田宅等“封爵皆設(shè)虛名,其食實封者,給增布而己”。
這是因為李唐政權(quán)還未真正的統(tǒng)一天下,社會不穩(wěn)定,經(jīng)濟生產(chǎn)較少,而且唐政權(quán)對賦稅的征收也僅限于關(guān)中,所以無法給食實封者以大量的賦稅。也有個別加實封的,但僅賜予布帛、田宅等。
而這時候,老臣王珪獨身一人這時候正腳步頓頓的出的左延明門欲往門下省而去,雖是下朝了但也得上班不是。
只見得王珪嘴里呢喃著什么,過得左延明門之時,門衛(wèi)將軍忽的行禮道:“末將見過王大夫”。